“亲情绑架”,你有没有听过这个词?
最近被发生在台北的一则新闻震惊,中年男子在欠下巨额赌债无法偿还后,竟杀死自己的妻子孩子后自杀。细看惨案背后,竟是在“亲情绑架”下不断被喂大的欲望,最后欲望无法满足,竟用这样的方式来惩罚亲人。
还记得《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吗?
现实生活中,这样“被家人坑”的人,恐怕不在少数。
当我们面对亲人,朋友的求助的时候,我们是慷慨帮忙,还是量力而行?我们是“帮”他完成,还是协助他自己面对?我们是无休止的迁就,还是学会拒绝?(特别是孩子,有时候孩子都还没求助,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去帮忙了)
6Q刘中良老师曾经说过,帮助等于干涉。台湾的张德芬也说过,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所以,帮不帮?怎么帮?
智慧的导师们,你们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我坚持几个原则:
1、救急不救贫。这里的贫代指所有非正向的行为,包括赌博、毒品等。
2、量力而行。自己没有这个条件和能力就不帮,对方有足够的力量改变就不帮。
3、思想要转变,没有人天生欠谁的。
4、如果是帮了,不要指望对方能帮回你,不然你心里会很难受的。
我就经历这样的事情,被兄弟姐妹进行亲情绑架,很烦,后来借着一个机会和他们表达界限后,现在好多了。
大家学完6Q以后,对于亲人的求助,界限也会越来越清晰;可是,有一个亲人的求助,我们的界线可能就不太好就觉察, 那个就是我们的“孩子“。
在“帮助”孩子的时候,没有分清楚界限,一下子就去到大包大揽,不但让孩子越来越依赖,面对自己也难免会有些委屈,对关系也是一种伤害。
很多事情,不能一概大揽,爱他就协助他学会自己做事,做事的人也会有自信,也能真正成长;被亲情绑架,经常不分界限无休止奉献去帮助娘家人的,长此以往,夫妻婚姻也有可能出现危机。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
总结:
对于亲人的求助,最重要的是分清楚界限,尤其是对孩子的求助。
刘老师讲过“谁紧张,谁负责”。
父母过分的紧张,会干涉孩子成长、替代孩子成长。
支持和协助孩子,并不是包揽一切,相信孩子自己的能力,也允许孩子有成长空间。
祝愿大家都成为越来越智慧的父母~~~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文字版权归“广州六维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即6Q教育)”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字素材提供:6Q教研部
文章编辑排版:6Q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