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天赋的才能,没有高颜值的外表,没有······
有的只是和别人一样的普通的家庭、普通的头脑,普通的外貌,大部分人都如此普通,我也普普通通地活着好了,就这么平平凡凡、简简单单的就好了。
这样的想法我相信很多人都出现过,可能是在你努力到疲惫的时候,也可能是你还没开始努力的时候:
有没有那么一个人,你很想去追,但觉得自己配不上而克制了?
有没有那么一件事,你很想去做,但是因为害怕失败而退缩了?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累到崩溃,突然怀疑自己开始的初心了?
很多伙伴最近参加了学习修和宝山打卡的活动,相信你们在坚持努力学习的过程中内心有很多丰富的体验,让我们来分享一下自己“努力”的来源吧。
高意愿,高能量,也许曾经错过很多没有达成的想法目标, 人一直在奔跑的途中,,小时候 受父母老师教育“书山有路勤为径”自己努力上大学,父母的敬业,努力都看在眼里,带着这个努力词从我搭上绿皮火车,甚至更早就在内心埋下的种子,努力不放弃,幸运总会光顾自己。感恩自己的努力,每次生活中遇见很多贵人相助,一番言语,一番鼓励,哪怕一个笑脸,都能给我莫大的鼓舞。尤其是这几年在亲子教育行业, 遇见6Q,陪伴着孩子成长的一路走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努力让自己更有价值,孩子进步的认可, 家长的信任,一切的努力都化为价值,每次内化自己我是一个情感丰富,内心喜悦,善于激励自我与他人,与人双赢合作活于当下的人,特别的亲切和鼓舞,我给自己的目标每天鼓励身边三个人,坚持去发现自己每天都在被鼓励,感恩遇见的每个人遇到的每一件事!
我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天赋的才能,没有高颜值的外表,我却有丰富有趣的灵魂,也有顽强的精神,与生俱来的无可以让我不那么关注得不到的而会努力追求可以得到的,内心富足了。
6Q韦老师:
所以我努力才会幸运,努力是为了让自己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成为自己爱的样子。
6Q余老师:
首先,我要确认就是,对于我来说,什么叫做努力?请问你们所了解的努力这个词的定义是什么?
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自己觉得有价值有意义就好了,别人的评价不再那么重要,因为每个人的出身、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经历都不同,只有自己最懂自己想要的,自己都在为了满足他人却忘了爱自己。
6Q韦老师:
在我看来,努力是指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做自己喜欢却又还不擅长,对自己而言有挑战的事情
努力是换种思维模式去面对生活的一切。
6Q余老师:
有些人认为,我从10点起床提早到9点30分起床,就叫做努力,
有人认为,我从做一份工作改成做三份工作就叫做努力
也有人认为,我经历一次失败,继续尝试,就叫做努力
所以每个人都对努力有不同的理解。
6Q余老师:
请问你们对于“普普通通“是如何定义的?
普通是对自己价值的一种确认。或者是为了保持低调的一种心态。普通,实际上就是对自我价值的认知,按照每个人自己内心的标准在衡量。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
6Q毛老师:
来带歪一下,有没有努力让自己不要那么努力的时候?
我曾经有过一段这样的日子,去看场电影都觉得自己不应该,这个证还没有考下来就想着下一个考什么。很努力,却失去了那份平衡。
宇宙讲究均衡,人生讲究平衡,“努力”的背后,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努力”的动力是什么?
这也是为何,我对安强的分享有感触的同时,觉得余老师真的问了个好问题。
6Q余老师:
以前,我认为努力就是,上班时间不浪费一分钟,下班以后在家里继续学习和工作,
现在,我认为努力就是,晒着阳光,看着大海,享受着海风,然后看到自己的行程表里面,该工作的部分都填满了,然后该休息的时候好好休息。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为什么要努力?
小编曾经的梦想是:不与人争,自得其闲,悠哉游哉。
但无奈梦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若自己不力争上游,只会被甩车尾后。
所以,首先为了生存——肚里有食,身有所安,我们开始努力学习技能和工作。
其次,进入小康生活之后——我们匮乏的精神世界需要得到熏陶,于是我们开始学习打卡,读书长见识,拓展自己的眼界。
然后,我们发现现在的自己缺少了些什么——为了填补空缺成为完整的自己,绽放自己,我们开启了学习修之旅。
就像文秀老师说的,需求不同,努力的方向也会不一样。
什么是努力呢?每个人对努力都有自己的定义——坚持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做有挑战的事;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向梦想前进的力量等等。
小编认为,为了改变现状而做出的坚持行为就是努力。
安强老师说努力有主动、被动之分:被动努力往往是面对自己还不够好时的自我敷衍,而主动努力是想要更好的自己的超我追求。
主动努力也好,被动努力也罢,只要在努力,就一定会有所变化,至于你是想感觉享受还是感觉被虐,那就看你自己选择了。
想看看自己不普通时候的样子吗?那就选定方向开始努力吧,去到达那个不普通的场景,去遇见那个与平时不同的自己。
但要记住:努力是为了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把自己困在努力的枷锁里。别把自己禁锢住了噢!
文字素材提供:6Q教研部
文章编辑排版:6Q客服部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文字版权归“广州六道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即6Q教育)”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